你好,欢迎来到中船通! 收藏中船通

刘建勋:龙门吊下造船人

发布时间:2018-09-06 10:40 来源:国际船舶网 编辑: 浏览:

造船人 龙门吊 刘建勋

20180718080803263.jpg

—记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起重班组长刘建勋

一艘艘轮船驶进深海,满载着造船人的劳动结晶。起重作业是造船的三大工种之一,贯穿制造到交船的全过程。作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制造部组立作业区起重班班组长,刘建勋负责部门分段制作的起重作业管理。

起重工作是一项很特殊又比较复杂的工作,作业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既要保安全又要重效率,充满挑战。尽管如此,刘建勋也总是在最短时间内完美解决。这项工作也给他留下了“后遗症”———由于长时间处于噪音嘈杂的起重现场,他说话全都靠喊,所以声音总是沙哑的;而当遇到起重难题时,他时常夜不能寐,彻夜思考。

在这琐碎而重压的工作下,他却从未想过值与不值。“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就是他的信仰。

通盘考虑,力保安全

身穿灰色工作服,头戴橙色安全帽,身处嘈杂的起重现场,刘建勋不慌不乱———熟练的起重手势,对讲机中低沉的指挥口令,让起重机吊起的物品成功就位。

刘建勋的沉稳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一次次磨炼的结果。起重主要是吊运货物,听着简单,其实是一项很特殊又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操作人员根据作业的对象、环境和设备的条件进行随机应变,但危险性极高。在接到起重任务后,刘建勋要做通盘考虑———了解吊装图纸、考察现场是否具备吊装条件,然后对吊装路线、吊车分布及人员分工进行安排。遇到不熟悉的起吊环境,刘建勋会多次踩点,思索存在的安全隐患。每天的生产任务,他总是做到“日事日毕”;而遇到吊装工期急、难度大、较为危险的任务,他必在现场“坐镇”。

在落实好危险源分析及安防措施布置的同时,他也练就了自己的绝技—单人高效穿插钢丝绳,也是多年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所得。镶穿琵琶头虽然是个基本功,可他能够不借助架子一人单独镶穿直径30mm多的钢丝绳琵琶头,速度比几人借助架子镶穿还要快。这一绝技也很好的被他运用到起重工作中。他深知起重工作时常会碰到分段吨位大、吊车难同步,存在安全隐患,操作难度大等困难,但是他能勇挑重担,敢于攻坚克难,不断积累经验,把个人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帮助解决现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杂症。

提升技能,节约经济成本

初中毕业的刘建勋起点不高,但进入造船厂后,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通过刻苦学习,取得船舶起重工高级职称。刘建勋说,起重专业书籍很少,许多知识都要靠自己领会和琢磨。业余时间,他研修了管理知识、船舶制造等课程,学习课程中的思维模式,开阔眼界,这些知识储备,也让刘建勋更具创新意识。

工作中的刘建勋喜欢钻研,通过自主研制吊运工装,优化和改进吊装工艺工法等措施。比如他设计的专门适用内场使用的吊排,已于2014年成功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他还发明了分段制作中D型吊码装焊工装,专门生挂在洞眼里的工装,不需要装焊钢管和多人力压平衡来进行吊装,且能够供多规格吊码使用,大大节省人力。还有小甲板分段翻身工装、拼板夹具垫靠工具以及钢丝绳专用摆放架的发明,都充分印证了刘建勋过硬的技术。

2014年他制作的四条腿方形桩腿,是一个新产品。此桩腿大组完成后,重70余吨,高度12米,周围脚手架12、5米,大组脱胎若不要拆除脚手架,将能节省拆、搭脚手时间周期两天,且省去了往复拆搭脚手的人工成本。刘建勋制定了不拆脚手进行脱胎的吊装工艺,可吊车起升高度只有25米,要保证不拆脚手吊出此分段,只有把吊点设置在与水平呈45°角的两根斜管上,两根斜管还呈内八字形态,为避免吊带顺管滑动,吊带打一个加圈死结。等实施那一天,一直试到晚上十点多钟了,吊带总是顺管滑动,大家都筋疲力尽,打算明天拆脚手吊上边的横管了。但是刘建勋却锲而不舍,回到家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12点钟了,他从床上爬起来,用细线绑在圆管上做实验,为什么再大的角度也能吊起来而不会滑动?一个灵感冒出来,细线可用手收得紧,而粗吊带,因为粗靠人力收不紧,只要加一个预紧力,让它收紧,他决定先把每个吊点的吊带,用吊车拉到20吨收紧它,用绳子扎住,再生好各吊点进行起吊。第二天,他的假设被实践验证了,很顺利的就吊出了,大家都直夸“这办法好”。

此外,兼任人力资源部培训导师的刘建勋也热心带教徒弟,负责海工公司起重等级工培训工作,普及起重吊运知识和技能,分享工作经验,从而帮助和带动身边的同事和新进的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截止2017年,他先后为公司培养高级工12名,中级工40余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