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等多家机构协办的“2018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挪威、韩国、荷兰、芬兰、意大利、英国、新加坡、日本、法国、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联合参展,预计将吸引15000家专业采购商到会参观采购。
作为海事展配套论坛,“第二届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素质发展论坛”于当日下午召开。此次论坛聚焦行业发展环境,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建议。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姜福茂指出:“全球经济总体呈温和复苏态势,增速缓慢,造船完工量也呈持续下降的姿态,但可喜的是,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小幅增长,新造船价格中国指数(CSPI)虽处低位但有所抬升。在适应市场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下,船舶工业必须直面转型升级。”姜福茂说。同时,船舶新标准、规范和国际公约的要求越来越严,这也迫使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对转型的方向进行深刻思考。为此,姜福茂总结了几点行业创新转型发展建议。“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引领力;加强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军民融合。第二,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方向,加大对智能船舶、‘零排放’船舶、深远海装备等领域的攻关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从‘并行’到‘领跑’转变。第三,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重视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储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质量、强品牌、增效益,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第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助力造船强国建设。”
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木顺做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绿色新船型”的主题演讲。周木顺首先分析了绿色航运发展情况,他说:“船舶航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海事组织(IMO)针对船舶节能减排的新公约、规范也不断颁布、生效,节能、低碳成了未来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绿色船舶’的相关要求为世界新造船市场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谈及“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周木顺认为,应首先做好船舶节能技术措施,比如降低船舶阻力(包括低阻力线型设计;浮态调整以降低风浪中阻力、失速)、提高推动效率(包括主机配置优化;艉部线型优化;艉部整流装置;高效浆设计;新型浆应用)、促进系统配置优化(包括船、机、浆最佳匹配;机电配置优化及智能管理;动能优化管理及传输降损;余能应用技术)、加快节能设备研究(包括高效主辅机研究;主辅机智能化;柴电混合动力及其他动力设备节能;变频技术应用)、完善新型能源利用(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应用;燃料电池应用;新能源综合应用)。“提高船舶节能技术是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节省营运成本、降低EEDI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绿色船舶’的核心技术和重点内容,在船舶上应用节能技术,可取得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周木顺总结道。